形态实验学本科教学大纲

(供医学专业研究生、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七年制使用)

  前言
  形态实验学包含了形态实验学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为创新性实验教学提供了基本要求。本课程为七年制学生创造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动手操作、自我设计的学习机会和条件。
  国家教育部1996年正式启动了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由此引起了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方法一系列的变革。为了实施《高等医药院校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我们与全省9所高等医学院校的老师们编写了《形态实验学》教材并开设《形态实验学》课程,以此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逐渐减少简单验证、演示、重复性实验;增加动手操作、科研设计性实验,培养我国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本大纲规定了研究生、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六年制、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形态实验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通过大堂讲课、设计辅导、动手操作(动物)、实验观察、撰写论文等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根据我校教学计划,暂定为选修课。本课程为38学时,讲课为8学时,实验课为30学时,比例为1 : 3.7。
  形态实验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形态实验学的的基本技能训练项目是:学生在实验室通过自己动手对实验动物操作,给予实验动物进行人工因素的干预,模拟异常发生过程,使动物正常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制作切片;并通过观察(包括显微镜观察)记录实验过程,得出结论,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每一个实验项目做完,在章节后都有这样的思考题提示,"为什麽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启发每一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设想,"为什麽只会这样,而不能那样呢?"使学生的思维触角伸展到大脑的各个角落,给自己设置一个大跨度的联想空间去求异思维,使一个问题得出多个答案,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创新性实验课题。
  形态实验学的特点决定了它与以往的形态实验教学不同。以往的实验仅作为理论课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实验课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验中加深理论学习和一般形态的认识,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忽视了学生实验技能、实验操作以及观察过程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体系是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而获得学习成绩,一般都是优秀的。但是实验教学中演示、验证的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是学生参与的机会少,只知道结果,不知道过程,不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思维。实验形态学提倡探究发现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即创设"发现情景"营造一种可供学生积极探索的创造氛围。
  形态实验学的目的是,学生正确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在实验室动手操作,认识和了解事物发生、发展过程及一般规律中的特殊规律。通过实验反映客观事实,以此增强学生的兴奋感和自信心,达到培养创新意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格的科学作风和严密的的科学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学会一般动物实验技术操作和熟悉组织切片技术。
  2、 做到会观察问题和提出问题。注重观察事物之间的差异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 学会独立思考。从心智活动的角度来看,独立思考能力是观察力、记忆力、概括力、和想象力等诸能力的综合反映。
  4、 提高联想能力,激发学生去推断问题的演化、变迁和发展。
  5、 学会求新思维。求新思维能产生出与众不同的思路,
  6、 学会综合能力。综合能力指的是把扩散的各个部分或各种要素用新的方法重新组合起来的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不是天赋的,是通过培养形成的。本大纲规定了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范围以及大致的广度和深度,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在每章的"目的要求"项目中,规定了掌握、熟悉与了解三级内容要求。关于各章内容的要求级别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予以调整或增减,各章节的顺序和学时也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予以适当的调整。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形态实验学的定义和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2、了解形态实验学研究方法以及学习形态实验学的指导思想。
  教学内容:
  形态实验学的特点、要求和目的;形态实验学的发展概况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形态实验学设计概述
  目的要求:
  1、了解实验设计的特点。
  2、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观察指标的选择。
  3、熟悉实验设计原则。
  教学内容:
  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处理因素要标准化;受试对象选择的基本要求;实验效应的各项指标;实验误差及误差的控制;实验设计的原则
  第三章 形态实验学论文的设计和撰写
  目的要求:
  1、 实验验论文的基本特点和要求。
  2、掌握实验论文撰写的方法与步骤。
  3、了解实验论文的一般格式
  教学内容:
  实验论文的科学性、创新性、逻辑性、简洁性、规范性和可读性;收集资料、布局构思、拟定提纲、修改草稿的写作方法;实验论文的一般格式。
  第四章 形态实验学仪器应用及技术方法
  目的要求:
  1、熟悉切片机、脱水机的一般构造和应用。
  1、了解电子显微镜、PCR仪、图象分析仪的一般工作原理。
  2、熟悉细胞培养仪器应用与技术、组织化学技术。
  4、熟悉切片技术。
  教学内容:
  介绍切片机、脱水机、电子显微镜、PCR仪、图象分析仪及其应用;切片技术。
  组织化学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图象分析技术。
  第五章 形态实验学实验动物应用以及选择原则

  目的要求:
  1、掌握实验动物的种类和选择。
  2、熟悉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
  实验动物的分类方法,常用实验动物的特性及应用,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的捉拿、给药途径和方法、血液采集部位和方法、实验动物的编号与标记。
  第六章 形态实验学实验教学项目

  循环系统
  第一节 毛细血管形态变化及细胞反应实验
  目的要求:
  本实验要求学生熟悉实验方法及操作技巧。掌握组织胺影响血管变化而出现的血管现象,血管扩张,血流速度改变,轴流消失,血流摆动及白细胞附壁、游出等现象。
  教学内容: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在低倍镜下选中等大小的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的视野,观察血管口径,血流速度及血流情况,区别轴流(血球层)及边流(血浆层)。当在肠系膜上滴加数滴0.2%的组织胺时,继续观察数分钟,可见血管扩张,血流逐渐变慢,轴流边流的界限消失,往往出现明显的血流摆动,白细胞流到血浆层内贴附到血管壁上(在镜下,红细胞较大有核,白细胞较小而透明,看不见明显的核)这就是附壁现象。
  消化系统
  第二节 口腔上皮细胞化学的形态学观察实验
  目的要求:
  本实验要求学生熟悉实验方法及操作技巧。掌握细胞内糖的成分,但每种细胞含量各异。熟悉细胞内的糖类物质的分布。
  教学内容: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显微镜下观察反应物呈红色颗粒状,或均质、或团块状,分布于细胞质中。含糖量的多少与红色的深浅度有关,量少则淡红,量多则深红,成正比关系。一般单糖易溶于水,不能保留。所以,在标本上所观察到的主要是多糖,如糖原、糖蛋白、糖脂、粘多糖等。
  第三节 对肝脏细胞形态影响的实验
  目的要求
  熟悉实验方法及操作技巧。了解正常肝脏小叶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本实验的目的是要求掌握在外来因素的影响下出现肝细胞肿胀(发生气球样变)的形态学改变。
  教学内容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观察器官体积增大,肝被膜紧张,肝脏边缘变的圆滑;切开后切面隆起,似哆开的豆腐,边缘外翻,颜色苍白,混浊无光泽,似开水烫过,称为水样变性。镜下观察 弥漫性的肝细胞体积增大、变圆,肿胀的细胞内出现许多红染的颗粒,这是肿胀的线粒体和内质网光镜下的一种表现。
  重度的水肿表现为肝细胞体积明显增大,胞质异常疏松、呈透亮状,似气球,称为气球样变,这种变化也常见于病毒性肝炎。四氯化碳为一种化学药物,进入人体后,经由肝脏代谢后形成由强毒性的自由基CCl3.和Cl.,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导致膜通透性增加,钠-钾泵功能障碍,细胞内钠离子增多,水分增加。
  呼吸系统
  第四节 气管粘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实验
  目的要求
  本实验要求学生熟悉实验方法及操作技巧。了解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与肾小管近端小管曲部上皮的刷状缘的形态,掌握纤毛细胞游离面纤毛的运动(向咽的方向呈有规律的麦浪式摆动),这种活跃的摆动,学生在一般固定切片上是观察不到的。
  教学内容: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将活青蛙在温水中浸泡半天,然后固定在木板上,取其上颚粘膜或颊粘膜,剪成小块,置载玻片上,滴加0.65%的氯化钠水溶液,加盖玻片在镜下观察。可清楚地看到纤毛像麦浪式的有规律地摆动。充分体现了它的优越性,使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纤毛运动。
  第五节 肺静脉受压后的肺形态学改变实验
  目的要求
  本实验要求学生熟悉实验方法及操作技巧。掌握肺组织由肺内支气管和与之相连的肺泡构成。了解当肺静脉受压阻断后,肺内毛细血管瘀血而引起肺组织一系列变化。本实验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机体在肺静脉受压后肺组织发生的形态学改变。
  教学内容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观察肺体积增大,肺组织肿胀、,呈暗红色,包膜紧张,重量增加,切面湿润、见有暗红色血液流出。肺组织变化明显,镜下观察 肺泡壁增厚,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明显扩张淤血,肺泡腔内有少量漏出的水肿液和红细胞、巨噬细胞。肺泡腔内可明显的看到棕褐色的、体积较大的心力衰竭细胞。
  第六节 中毒性肺水肿的形态学改变实验
  目的要求
  本实验要求学生熟悉暴露、剥离及观察肺脏的方法;掌握中毒性肺水肿时,肺大体形态和微观结构的改变。
  教学内容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观察中毒性肺水肿后肺组织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含气量减少,呈肺水肿状态;切面酷似肝,质实而湿润,常有暗红色的液体流出。镜下观察:肺内广泛的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间质和肺泡腔内水肿,有时可出血;还可伴有肺泡上皮和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坏死。
  泌尿系统
  第七节 肾脏缺血模型的形态学观察实验
  目的要求
  熟悉实验方法及操作技巧 ,学会暴露左肾及左肾蒂,分离左肾动脉,将动脉夹轻轻挟住左肾动脉;缝合腹膜、肌层及皮肤。掌握肾脏缺血时的大体和微观形态学变化。
  教学内容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观察左肾动脉被挟住后,肾脏颜色立即变浅失去光泽,肾脏较肿大,切面皮质肿胀,苍白,髓质颜色较深,充血水肿。镜下观察 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体积增大,边界不清,胞浆淡染透亮或呈颗粒状,管腔狭窄而不规则或消失。上述改变尤以近曲小管为重,肾小球无变化,间质充血。造成本实验结果的机制是肾组织严重缺氧。缺氧可破坏细胞的有氧呼吸,损害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使ATP产生减少,甚至停止。细胞能量的供应不足,细胞膜上的钠泵受损,而使细胞内水分增加,形成细胞水肿。

  第八节 肾小管形态学改变的实验
  目的要求
  熟悉实验方法及操作技巧。熟悉肾脏正常的形态结构,掌握肾脏在无机汞化合物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形态学改变。
  教学内容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大体观察双侧肾脏外形增大呈苍白色,被膜紧张,切面边缘稍有外反,皮质肿胀,苍白,髓质色深充血。镜下观察肾小球完整,无明显变化。肾小管尤其近曲小管变化严重,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体积增大,胞浆淡染,呈颗粒状;部分肾小管发生凝固性坏死,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细胞结构消失,但肾小管的轮廓残影仍然保存。肾小管及集合管腔内可见大量蛋白管型、颗粒管型及细胞管型(坏死上皮),间质充血水肿。

  第九节 纤维性骨痂的形成观察实验
  目的要求
  本实验要求学生熟悉实验方法及操作技巧。掌握外伤骨折后纤维性骨痂生成的形态学变化及外伤后骨折的愈合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因骨组织和骨髓都富含血管,骨折后常伴有大量出血,在骨断端及其周围形成血肿,数小时后血液发生凝固。2-3天后,骨内膜及骨外膜的骨膜细胞增生成为纤维母细胞,伴随形成的新生毛细血管长入血肿将其机化。新生的肉芽组织填充并连接骨断端,之后发生纤维化。
  大体观察骨折处呈梭形膨大,切面暗红色。含血量较多,刀可通过。镜下观察大量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及新生的毛细血管,将血肿逐渐机化,以后发生纤维化。

  第十节 皮肤创伤愈合的形态学观察实验
  目的要求
  本实验要求学生熟悉实验方法及操作技巧。了解皮肤创伤修复时肉芽组织增生的形态学变化。
  教学内容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观察皮肤创伤后的第一天内,血凝块便填充切口内及切口表面,表面干燥结痂以封闭创口。创口周围组织红肿(急性炎症反应)。第二天上皮完全将创口覆盖。第三天急性炎症反应减轻。 第四天镜下观察创口被大量肉芽组织填充新生肉芽组织自创口底部向上和自创缘向中心生长 。肉芽组织有三种成分组成: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少量炎细胞。两周后转变成质地坚实而缺乏弹性的结缔组织。第一周末创口表面覆盖的表皮接近正常厚度,

  第十一节 睾丸活动精子抑制实验睾丸
  目的要求
  熟悉实验方法及操作技巧。了解活动精子的头、尾形态和运动状态;掌握运动状态的精子被药物抑制,停止运动发生的时间和形态。
  教学内容
  1、示教
  2、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小鼠睾丸制取活精子;涂片;镜下观察活动精子和药物抑制精子运

  第十二节 对大脑皮层形态学改变的实验
  目的要求
  本实验要求学生熟悉实验方法及操作技巧。掌握大脑的结构及一氧化碳吸入所致大脑皮层的形态学变化。
  教学内容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大体观察脑体积增大脑沟变浅脑回增宽,切面见点状出血。小灶状坏死 。镜下观察, 神经元变性、坏死,小胶质细胞增生、肿胀、吞噬脂质而呈泡沫状。脑血管扩张、充血,淋巴细胞围绕小血管呈袖套状浸润。

  第十三节 对多极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的实验
  目的要求
  熟悉实验方法及操作技巧。掌握大脑、小脑的一般结构及观察大脑及小脑的形态结构特点,了解有机磷引起的多极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
  教学内容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大体观察软脑膜和脑实质充血、水肿、皮质 、皮质下、小脑等部位均见点状出血,脑沟变浅,脑回增宽。镜下观察大脑、小脑内多极神经元(主要是锥体细胞、星形细胞、蒲肯野细胞)出现营养不良性变化,细胞肿胀、变圆、尼氏体消失或出现空泡,核固缩、碎裂、消失或偏位。胶质细胞增生。 第十四节 脊神经节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实验
  目的要求
  熟悉实验方法及操作技巧。熟悉正己烷对脊神经节细胞和脊神经节胶质细胞作用和这些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以探讨正己烷对脊神经节细胞和脊神经节胶质细胞的影响;探讨正己烷可能引起脊神经节细胞和脊神经节胶质细胞变化的途径。
  教学内容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观察各标本与正常标本相比,受试组脊神经节神经细胞胞体发生肿胀,严重者出现细胞膜破裂,细胞形态不完整,细胞核出现肿胀、破裂,细胞轴突出现节段性肿胀。脊神经节胶质细胞退行性变。

  第十五节 影响中脑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的观察实验
  目的要求
  应熟悉实验方法及操作技巧。熟悉四氯化碳致引胚鼠中脑神经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了解四氯化碳对机体的影响。
  教学内容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注射组胚鼠中脑神经元胞体肿胀,突起少,或出现细胞膜破裂,细胞崩解;培养组胚鼠中脑的神经细胞存活率降低,胞体饱满变圆,突起减少,严重者细胞膜破裂。若在电镜下观察,线粒体出现肿胀、嵴断裂或消失、线粒体膜局部破裂、内质网池扩张和核糖体脱落等亚细胞结构的破坏) 细胞

  第十六节 细胞膜相结构形态学改变的实验
  目的要求
  本实验要求学生熟悉实验方法及操作技巧。熟悉在缺氧的情况下肾小管上皮细胞膜相结构的形态学改变。
  教学内容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大体观察鼠肾脏体积略增大,包膜紧张,色苍白无光泽,如沸水烫过一样,切开时切面隆起,边缘外翻,可见暗红色血液流出;24小时缺氧鼠肾脏改变更为明显。光镜下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弥漫性胀大,胞浆中出现许多细小红染的颗粒(系肿大的细胞器),核可稍大;长时间缺氧,细胞坏死,肾小球及周围肾小管结构模糊,细胞自溶,仅见其轮廓,均质红染,残留的细胞核可呈固缩、碎裂、溶解状态。
  电镜下观察鼠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并有小泡形成,肾小管上皮胞核改变不明显,胞浆基质疏松变淡,膜性结构的变性形成髓样结构,线粒体肿胀及嵴变短,内质网肿胀呈囊泡状或广泛解体,核糖体脱落;24小时缺氧鼠线粒体肿胀及嵴变短、变少甚至消失,基质内可出现富含钙的无定型致密小体,最终线粒体破裂,内质网广泛解体,溶酶体破裂。

  第十七节 早期胚胎培养观察实验
  目的要求
  本实验要求学生熟悉实验方法及操作技巧。熟悉胚前期和胚期变化;掌握胚胎早期发育结构的形成和演变。
  教学内容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低倍镜观察胚盘、原条表面,其浅染区为胚盘,胚盘尾侧中轴出现一个索状细胞增生区,称原条。原条头端膨大部分为原结。原条背面中线有一纵行浅沟称原沟。原结背面的凹称原凹。孵化三天的鸡胚横切片,可见盘状已卷折,正逐渐形成圆柱体。胚背侧的羊膜囊也随之不断扩大。其背主动脉和中肾已形成。
  低倍镜观察神经管的形成和体节。
  脊索形成后,并诱导背侧中线的外胚层细胞增生、增厚,形成神经板,神经板中央沿长轴下陷形成神经沟,沟两侧缘高起,称神经褶。两侧神经褶在神经沟的中段靠拢并愈合,愈合向头端和尾端延伸,形成神经管。

  第十八节 胎盘形态观察实验
  目的要求
  熟悉胎盘(从附属医院产科取胎盘)的大体形态,掌握胎盘绒毛、绒毛间隙以及滋养层细胞的微观形态。
  教学内容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大体观察足月胎儿的胎盘呈圆盘状,胎盘胎儿面光滑,表面覆盖羊膜,有脐带附于中央或俏偏,透过羊膜可见脐血管的分支并向周围呈放射状走行。胎盘母体面粗糙,为剥离后丛密绒毛膜和底的蜕膜,可见由不规则浅沟分隔成的15~30个胎盘小叶。镜下观察胎盘切片,在胎盘垂直切面上可见由三层结构构成,胎儿面为绒毛膜板,母体面为滋养层壳和蜕膜构成的基板,中层为绒毛和绒毛间隙,间隙中流动着从螺旋动脉进入的血液。本片是胎盘的部分切片,可见绒毛的不同断面,其表面覆盖一层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已基本退化。绒毛中含有丰富毛细血管。绒毛间的空隙是绒毛间隙。胎盘膜的结构是绒毛内毛细血管内皮及基膜、滋养层细胞基膜及上皮、两者之间少量结缔组织。

  第七章 创造性实验设计方案
  目的要求
  熟悉实验设计方法、实验设计原则。在已达到的知识水平(细胞生物学、遗传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等)的基础上,自己确立研究题目,设计一项课题。实验结束后,写出论文,召开论文答辩会,实验小组成员参加答辩。
  教学内容
  阅读有关资料,制定实验技术路线、确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做开题报告,制定观察指标。组织实验小组实施,撰写论文,实验小组召开答辩会。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