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态实验学》是2002年山东大学首先在全国高等医科范围设置的课程。
  《形态实验学》不像传统的课程那样仅作为理论课教学的一种延续辅助手段,仅让学生在实验课中加深掌握理论学习和巩固一般形态上的认识或识别。而是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 在实验室增加动手操作和参与实验的机会,倡导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并重。《形态实验学》提倡探究发现式教学方法,即创设“发现情景”,培养学生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未知世界。通过实验反映客观事实,以此增强同学们在学习上的兴奋感和自信心,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大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诱导出来。

  
2.《形态实验学》课程是以学科融合创新为特点,山东大学是主编单位。
  课程把几个形态学科内容相关、教学方法近似部分融合,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课程;本课程的突出的构思是:减少验证性、演示性的简单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加强在校本科生科研设计和动手操作的训练。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纠正了只重视实验结果而忽视实验过程的现状。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奋感,自信心,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增强了他们科学研究的热情,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他们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态实验学》课程目的就是在教学方法逐步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上转轨。

  
3.《形态实验学》课程建立新的实验模式,设立了可操作、设计型实验课。
  学生在实验室通过动手操作,对实验动物进行人工因素干预,模拟病理发生过程,使动物正常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并记录自己在实验室动手操的实验过程,得出结论,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做完,在章节后有这样的思考提示,例如,“为什麽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启发每一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设想,“为什麽只会这样,而不能那样呢?”使学生的思维触角伸展到大脑的各个角落,给自己设置一个大跨度的联想空间去求异思维,使一个问题得出多个答案,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设计完成一个实验课题,作为本门课程考试内容之一。  


[返 回]